首页 > AG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AG官方网站地址|看看国外公司如何玩转音乐大数据?

发布时间:2025-10-15 18:08:03    次浏览

数字音乐时代更需要“数据”说话!近十年以来,音乐产业似乎是一门只靠人的直觉而发展的行业,大多数音乐作品都是靠着莫名奇妙的直觉和预感而流行起来的。许多音乐公司的高管在听到一首歌曲的时候便靠着这种直觉来判断这首歌曲能不能红,并竭力地将他们认为有潜力的歌曲推给市场和大众。至于市场买不买单,这可说不准了。最近,公告牌杂志有一篇文章分析音乐产业如何在大数据时代发扬光大的文章,我们仔细阅读后,认为非常有借鉴意义。或许在这个时代,数据可以改变一切!包括不景气的中国音乐市场。实际上,数据的分析在哪个时代都有,比如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大西洋唱片公司(Atlantic Records)专门成立了一个调查小组,用来联系各大独立零售商,调查到底哪些本土艺人的唱片最畅销。1993年,一名调查组的助理Scott Schiff发现,一支不知名乐队的唱片在南卡罗来纳州的某些商店中竟卖得比一些当红艺人还要好!尽管当时大西洋唱片公司AR部门的高管们不喜欢这张唱片,但公司的联合董事长Doug Morris却非常看好这支乐队。他不顾下属的反对毅然签下这支乐队——Hootie The Blowfish。事实证明他的判断并没有错,Hootie The Blowfish成为上世纪90年代最成功的乐队,他们在大西洋唱片所发行的第一张专辑就卖出了上千万张,据说苛刻的乐评家们并不是因为这支乐队在音乐上缺乏创新才去指责他们,而仅仅因为它们不是一支一夜成名的乐队,而仅仅是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渐渐拥有超高唱片销量的乐队。言归正传,现在,如果你还想通过联系零售商店来调查唱片的销量的话,别人可能会怀疑你是从远古时候穿越而来的。如今我们处在一个“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每天有众多的数据在像Spotify和Twitter这样的数字化平台上产生,或者来自于各种数据分析工具。在《公告牌》杂志的文章中,音乐数据公司Next Big Sound的CEO兼联合创始人Alex White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不会再采用传统音乐产业的那种形式了” 。Next Big Sound目前通过分析Spotify和其他社交媒体上的数据为各大唱片公司和经纪人提供服务。在“大数据时代”中,数据成为了许多音乐公司高管手中的利器。透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他们不仅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在各大流媒体服务网站上歌曲的成绩,同时还能够知道这些歌曲的主要听众群的情况和听众喜欢的音乐类型,甚至连听众的听歌习惯都能够了如指掌。如果想要了解像潜在歌迷的分布地区和参加的演唱会类型这样的信息,更是小菜一碟。 未来的音乐产业可能需要一些新的词汇,比如说“贝叶斯概率”(Bayesian probability),这个词以18世纪著名数学家托马斯·贝叶斯的名字命名,是一个逻辑学中的概念,跟前卫摇滚的行为没有任何关系。接下来是Billboard盘点的4家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引领潮流的公司,看看他们在数字音乐产业中是如何玩转“数据”的吧:NEXT BIG SOUND 在2009年的时候,当NEXT BIG SOUND的创始人们从美国西北大学毕业之后,他们创办了一个音乐网站。在这个网站上,用户们可以查看到许多音乐人的各项人气指标,并可以在上面预测他们什么时候会走红。但创始人Alex White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问题,他说:“我们的网站根本就没有赚钱的渠道。”因此,他和其他两个联合创始人Samir Rayani和David Hoffman决定进军音乐数据领域。如今,NEXT BIG SOUND实时监测追踪着各大音乐人们在社交网站Facebook上的点赞数、Twitter上提到的次数、YouTube和Vevo网站上音乐录影带的观看人数、各大网站搜索流量、Spotify流媒体数据和其他人气指标,并将所有的数据汇总在一个屏幕图表上。(NEXT BIG SOUND将其社交媒体和数字榜单的数据授权给公告牌排行榜)。NEXT BIG SOUND公司的大部分价值在于其如何实时追踪不同的数据信息流。举个例子来说,他们会根据众多的信息数据来分析Twitter上的提到次数和各大网站搜索流量之间的关系。NEXT BIG SOUND公司将其大部分的数据作为免费工具,并且将其业务重点放在了几个大客户上:环球唱片、索尼唱片以及一些大型管理公司和知名品牌。(Alex White拒绝透露公司目前的盈利状况)。如今,作为知名T恤定制销售网站Teespring的音乐合作伙伴公司的老板,Stu Smith也在享受着NEXT BIG SOUND提供的服务。根据NEXT BIG SOUND所提供的信息和数据,在对其进行分析和比较之后,他在最近建议乐队Fall Out Boy在Facebook和Twitter上推广其Teespring T恤而并没有选择YouTube网站,并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应和效果。Alex White表示: “许多的音乐公司主管心里有一个固有的模式,他们总是说在作品发行之后的一段特定时间内应该做什么事。但这跟我们所做的这些是不一样的。但是当你每天都在跟踪这些数据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是一系列在不同的阶段里经过仔细追踪和测量的宣传和市场营销活动。”HOUSE OF BLUES娱乐 作为Live Nation公司旗下的小场地演出部门,House of Blues的“拼盘巡演”项目在全美各地正火热地进行着。在这一点上,许多唱片公司都没办法做到。而House of Blues之所以做到的原因,在于他们掌握到了数据这一关键因素。在2012年的时候,当乡村摇滚乐队Blackberry Smoke结束了在底特律圣安德鲁斯大厅的演出之后,乐队的经纪人Trey Wilson认真地观察了粉丝们开车到演出场馆的距离。而在当时,House of Blues就已经能够给Trey Wilson提供更多关于乐队的观众和粉丝的数据信息。其中包括了最想要见到乐队表演的观众类型,观众所在的居住地和观众最感兴趣的营销方式等惊人的信息。在House of Blues数据的帮助下,Blackberry Smoke在密歇根州的弗林特所举办的第二场巡回演出成功地吸引到了一些来自底特律和其他地区的歌迷。House of Blues采用一种独特的算法去选择那些最适合“拼盘巡演”(Ones to Watch tour)的“有亲和力的艺人”(这些艺人的粉丝非常买这种演出形式的帐!)拿Blackberry Smoke乐队的演出为例,House of Blues选择了Zac Brown Band、ZZ Top和Lynyrd Skynyrd等一众乐队和艺人也参与到演出中来。当完成了对艺人的挑选之后,House of Blues便紧接着找出那些购买过这些艺人演出门票的粉丝们,并及时给他们发送电子邮件宣传即将到来的这场“拼盘演出”,同时还给出诱人的门票打折优惠来吸引粉丝。House of Blues的首席运营官Ben Weeden表示:“我们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分析来帮助乐队们卖出更多的门票,取得更高的曝光度。”环球音乐集团 同NEXT BIG SOUND一样,环球音乐集团推出的Artist Portal服务能够让用户们自由定制用户们知道一首歌流媒体播放的频率,同时还能够了解到什么类型的听众正在播放这首歌曲。更厉害的是,用户们通过该服务还可以清楚地知道这些听众们的播放列表上,其他类型的歌曲以及特定类型的歌曲让听众们产生共鸣的原因。(环球旗下的经纪人们同样也可以看到他们签约艺人的一系列数据)环球音乐集团数字化服务部门的副总裁Paul Gathercole说道:“一旦把一些东西放到了Spotify上,那这将是一个很大的实验!”通过观察2014年Artist Portal的数据,瑞典环球音乐公司的数字战略部门经理Ankit Desai发现瑞典歌手兼作曲家Tove Lo有一群固定听另类摇滚的法国和荷兰歌迷。而在Tove Lo的祖国瑞典,似乎电子乐迷们更加喜欢听她的歌曲。值得注意的是,知名DJ Hippie Sabotage帮Tove Lo的热门歌曲《Habits (Stay High)》制作的电子混音单曲在瑞典颇受歌迷喜欢,竟占到了该歌曲流媒体流量的70%!在得知这个情况之后,Ankit Desai立即通知了Tove Lo的AR团队。经过讨论之后,他们决定对Tove Lo进行新的市场定位,以吸引到更多的电子舞曲乐迷并推出更多吸引歌迷的单曲。因此,我们在后来看到Tove Lo献声了Alesso的电子单曲《Heroes (We Could Be)》,而这一首单曲在瑞典单曲榜中也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Paul Gathercole表示:“数据本身并不是挑战!真正的挑战是,面对众多数据的时候,一个团体该如何及时做好准备并充分利用好这些数据呢?”为此,环球音乐集团专门成立了一个16人的团队致力于提高Artist Portal服务的质量,并对其提供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解读。Spotify旗下的THE ECHO NEST 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萨默维尔市的Echo Nest公司甚至借助大数据的一系列标准,运营着一个规模庞大的音乐数据分析平台:其数据库中收录了超过3600万首歌曲,并且根据音高、节奏、歌曲情绪和伴舞适合程度等数据点对这些歌曲进行分类。据悉,Echo Nest的创始人Tristan Jehan和Brian Whitman成立公司的初衷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歌迷和听众的音乐品味,并给他们分享不同口味不同风格的音乐。为了做到这一点,Echo Nest不仅分析了不同歌曲的音频指纹,而且还从网上各种评论、博客文章和社交网站中搜集了许多关于音乐的信息。一开始的时候,Echo Nest将自己的数据和开发工具授权给了各大在线音乐网站使用。然而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Echo Nest逐渐成为了Spotify的“臭鼬工厂”(“臭鼬工厂”意味着Echo Nest成为了Spotify内部的秘密工作室)。在2014年的时候,Spotify以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Echo Nest。Echo Nest公司的CEO Jim Lucchese表示:“我们可以识别出一组数据,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你在每周不同时间段里听的同种类型的音乐,并且我们可以在这些数据中找到它们的共同性。”换句话说,并入了Echo Nest的Spotify能够清楚地知道你什么时候会去健身房。下一步Echo Nest要做的是增加“情景化播放列表”的功能。所谓的“情景化播放列表”功能指的是利用Echo Nest对音乐和用户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来计算出特定时刻下用户想要听的歌曲类型。Jim Lucchese强调说:“我们想要在正确的时刻把正确的音乐及时送到正确的听众耳边,“我们现在已经在着手干这件事了。”